【2006/03/29 聯合報】
【藍 青/ 台大醫院復健部兼任主治醫師】

因為高血壓防治和醫學的進步,腦中風的死亡率逐漸降低。
但是,存活的患者增加,也意味著有更多因中風而殘障的患者需要人照顧。

中風後存活的患者累積下來在人口中所佔的比率就是盛行率。
根據民國八十二年,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黃瑞雄的調查,
國人腦中風的盛行率約為千分之6.4,以目前的人口來估計,大概有十幾萬人。

如果較嚴重的患者佔一半,至少有數萬個家庭必須照顧中風病人,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別的不說,光是照顧病人飲食、清潔衛生就不簡單,如果病人有鼻胃管或導尿管,更是麻煩多多。

因為健保總額的限制,中風病人住院期愈來愈短,
許多病人沒有好好復健就出院。門診常看到帶著鼻胃管的中風患者,
病人很難過,家屬也不知如何照顧。

在國外,帶著鼻胃管的病人常被稱為「大象」,因為鼻胃管好像大象的長鼻子。
有個象鼻子,不但不好看,併發症也特別多。「大象」多,是醫療品質低落的現象。

鼻胃管不適合作為長期餵食的工具,除了不舒服外,管徑較細,食物也容易阻塞,
所以家屬多用市售的管灌流質食物,長期的花費可觀,營養也不均衡。

此外,飲食之樂就在於咀嚼、吞嚥,享受食物的美味。
用胃管灌食即使方便,病人「食」之無味,人生就乏味多了。

中風病人如在住院中使用鼻胃管,出院前就該試著拔掉。
如果病人帶著鼻胃管出院,家屬無人指導,可能就拔不掉了。

病人是否可拔鼻胃管,有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第一、病人意識清楚。
第二、病人沒有流口水。正常人每天分泌的唾液有1.5公升,
如果叫病人張嘴,嘴巴裡沒有很多口水,表示病人可以吞嚥,就可嘗試餵食。

嘗試餵食時,先不要用牛奶、果汁等流質,以免嗆到,引起吸入性肺炎。
可以先用碎冰塊、或小塊果凍訓練,如果可以吞嚥,
再嘗試吃粘稠稀飯。如沒問題,就可以拔管了。

經過吞嚥訓練,有些病人幾天後就可以進食,拔掉鼻胃管時,
病人甚至會流下淚來,因為帶著鼻胃管實在太難過了。

如果病人情況不錯,可以指導家屬,先將鼻胃管拔掉,試著餵食。
有時家屬第二天就興奮跑來說,病人可以進食了。

如果真的需要長期灌食,可考慮從腹部做胃造瘻手術,裝一小段胃管,
病人舒服,也可用果汁機製作食物灌食,營養比較好,又能省錢。

病人如果意識不清的話,常會自己將鼻胃管拔掉,家屬只好將病人的手綁起來,實在很可憐。

如果用胃造瘻,病人就不會掙扎,也可以安眠,對病人的生活品質幫助很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時 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