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利/醫學博士】【2006/07/13 聯合報】


「碧利斯颱風侵台,應多注意風雨造成的災害!」其實,人體也常因為風雨、濕度高造成所謂的風濕關節疼痛,不過,現代醫學所定義的風濕症(Rheumatic diseases)可是包括一百多種疾病,除了關節炎之外,也包含侵犯心臟的風濕熱(Rheumatic fever)。


風濕熱與天氣的風濕或濕熱並無直接關係,該病是由A群B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組織免疫反應,通常是在鏈球菌扁桃腺發炎後的一到五個星期開始出現風濕熱的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關節炎、發熱、皮膚發炎及心臟炎,其中由於侵犯心臟的風濕性心臟病往往會有致命的危險,格外引人重視。


「風濕」以傳統中醫的角度認為:「風」是指外因,「濕」則指病損部分的腫脹與變形,所以風濕熱屬於中醫的痺症領域,其中風濕性心臟病屬於「心痺」範圍。


中醫醫書《內經》曾有一段生動的描述:「心痺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其中的脈不通應該是由於心臟主動脈瓣狹窄所致,心下鼓、上氣而喘則可能是由於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所造成的。


中醫治療除了掌握「溫心陽」(改善心肌細胞缺氧情形)的原則外,更重視「通血脈」(改善心臟輸出總量)與「調和陰陽」(減緩免疫反應造成的心臟瓣膜損壞)。


夏天多雨,颱風多,如果有關節痠痛、喉嚨疼痛、發燒,可別以為只是風濕關節疼痛或者感冒而已,應及早請醫師診斷,排除風濕熱的可能,才能安「心」!(作者亦為台中市臻品中醫院長,兼具中、西醫資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時 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