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3 聯合報】
【方家澍/高雄市澍霖中醫院長】

恐懼是生命常象,你我都不免。古代民智未開,先人避免恐懼的方法是求神祈禱;
現代,科學家研究自然的定律,宗教家、思想家、哲學家等,想從人們的心中拔除恐懼的根源。

人類仗著科技的文明而征服自然,舊有的恐懼──對自然的種種不明,雖然被排除了,
卻也因為知識經驗的累積,完美的期待,埋伏著愈來愈多的恐懼。
人們過去對自然的害怕一籌莫展時,是畏懼鬼神的懲罰,如今,人們的害怕對象竟然是自己。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憂鬱往往來自太過在意別人的態度,害怕孤單、寂寞、被人拋棄,
為了不使這種情形發生,得百依百順,把自我的價值給犧牲掉了,這種情形常見於藝人。
但推而及之,人生如戲,活在人生舞台上的你我,誰能不難忘社會的期許?

藝人在意導演的標準、觀眾的喝采,演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期許。
若長期沈浸在沒有「自我」的情形下,不敢想像單獨一人時要如何自處?

小孩在父母呵護下學規矩,若父母沒有給他自我空間,完全依父母的期盼而塑造,
父母的經驗或許可以使他減少受挫敗的痛苦,但對父母預料之外的種種情形卻不能適應,
接二連三挫折後,就變成憂鬱而膽小之人。

有人說憂鬱症是因為沒有錢,但有位患憂鬱症且住院的富翁,告訴我當時發病情形。
他說,他一生不曾被錢煩惱過,兩個兒子更是會賺錢,家庭和樂,太太賢淑。

發生這個病,他也莫名其妙,天天難過,不想活,很可怕,
自他發病後,膽小如鼠,怕這怕那,也很想尋短了去內心的恐懼。
現在雖然康復,不再恐懼,但他覺得記憶受損許多,許多事情想不起來。

這則臨床實例告訴我們,憂鬱症部分雖有病因可循,但也有這種由內自發的。

黃帝陰符經有言:「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套在醫理上發揮,人腦的種種功能發揮,尤其是情緒,與主木氣的肝膽二經有關係,「肝主鬱」,
人情緒不好,陰靄不舒,為肝氣受鬱之象,「膽為中正之官」,主人之決斷,
人的膽氣不足,會令人做事舉棋不定,由是而知,這二經有病,禍發必致憂鬱。

(作者兼具中、西醫資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時 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